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东纵历史 > 发展历程 >挺进港九,营救精英
挺进港九,营救精英

发布时间:2021-06-23 12:00:00 来源:深圳东边纵研究会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攻占香港。曾、王两部派出武工队挺进港九,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当时有大批文化界和爱国民主人士困留香港,处境险恶。曾、王两部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的指示及廖承志分配的任务,在林平领导下,曾生负责繁重的接待工作,王作尧指挥护送和警戒部队,全体指战员全力以赴,冲破关山险阻,在地方党的配合下,将他们全部三百余人(连同国民党等人士共八百余人)从日军的魔爪下营救出来,为党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中共中央表扬。被营救的文化界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与之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关系,和曾、王两部——东江纵队秘密大营救的功绩。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攻占香港。曾、王两部派出武工队挺进港九,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当时有大批文化界和爱国民主人士困留香港,处境险恶。曾、王两部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的指示及廖承志分配的任务,在林平领导下,曾生负责繁重的接待工作,王作尧指挥护送和警戒部队,全体指战员全力以赴,冲破关山险阻,在地方党的配合下,将他们全部三百余人(连同国民党等人士共八百余人)从日军的魔爪下营救出来,为党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中共中央表扬。被营救的文化界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与之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关系,和曾、王两部——东江纵队秘密大营救的功绩。

连贯

1942年元旦之夜,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和秘书长连贯及乔冠华乘小木船到九龙接待站,翌日由武工队护送至西贡赤径乘护航队武装船至沙鱼涌转田心,曾生在石桥坑接待他们。

护送精英

接到廖承志转来党中央的指示,在林平主持下,从九龙开辟东、西两条交通线护送各界人士到东江游击区转大后方。东线由黄冠芳、江水领导的武工队和刘培领导的护航队及高健领导的短枪队负责。西线由曾鸿文、林冲领导的武工队负责。

部分文化人在香港合影,左起:陈歌辛、瞿白音、夏衍、丁聪、何香凝、廖梦醒、欧阳予倩。

日军设在青山道的岗哨,日军在青山道沿途布满岗哨搜查行人,许多文化人是在游击队的掩护下,和回乡客一起逃出险境的资料图片

新界元朗大塘村杨家祠,图为曾先后接待过数百名各界人士的西线重要交通站新界元朗大塘村杨家祠

各界人士从西线到达的终站宝安白石龙村

港岛大营救(国画.邓超华作)

曾、王两部和香港地下党及广东其它地区的党组织,经过六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地从港九地区营救了 文化界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 300余人及其他人士共 800余人安全脱险,并转送到大后方。其中有: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胡绳、夏衍、戈宝权、 张友渔、黎澍、沈志远、刘清杨、胡仲持、胡风、千家驹、萨空了、廖沫沙、任白戈、宋之的、于毅夫、金仲华、范长江、叶籁士、恽逸群、吴全衡、袁水泊、蔡楚生、司徒慧敏、叶以群、张铁生、韩幽桐、杨刚、吴在东、余伯昕、胡耐秋、特伟、高士其、端木蕻良、杨东荪、王莹、许幸之、胡考、盛家伦、俞颂华、成庆生、叶方、于伶、凤子、舒强、葛一虹、沙蒙、羊枣、丁聪、周钢呜、叶浅予、章泯、戴英浪、金山、张明养、华嘉、梁若尘、赵树泰、李凤、郁风、梁漱溟、孔德祉、沈粹缜、殷国秀、胡蝶、邓文田、邓文钊、陈汝棠、李伯球等。

| 组队抗敌,突围 组队抗敌,突围东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