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论著 > 研究会收藏
高松故居展室开幕
2022-11-02 00:00:00.0
原创,作者:葉海燕
2022年8月27日下午,暑热未退,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吓陂村29号“东江纵队老战士高松故居”展室开幕。高松是吓陂人的骄傲。
东江纵队老战士高松故居展室开幕。高松夫人危志雄(高妈妈)携子孙在故居前
高松夫人危志雄(高妈妈)感言
光阴留痕:感谢这些老照片的存在,带我们穿越岁月风尘,重回当年。回眸丈夫一一高松熟悉的远去的难忘的抹不去慈祥的军人风彩,蕴藏着他光辉追求,奋斗与辉煌。倘若没有这凝固的瞬间,己故親人化作一缕青烟随风逝去,何处寻觅他匆匆飘逸而过的踪迹?倘若没有永恒的瞬间,那里去追回悠悠岁月的眷恋?穿越了长长的时光隧道,带我们寻回被时光洗礼的记忆,是四代人的回望与情怀,无论时光怎么流逝,这些老照片都会用记忆感动和坚强后代之心,永远将幸福珍藏。
妈妈:危志雄
2022年6月8日
高松(1917-1999)深圳坪山坑梓龙田吓陂村人。1935年跟姐夫到香港谋生,在英军兵营餐室打工。认识了同乡坪山坑梓沙梨园人黄冠芳,坪山茜坑人江水,经黄冠芳介绍加入共产党外围组织余闲乐社。1939年初,因跟英方口角受辱愤然回乡,受惠阳宗亲高健的影响,参加革命工作,给游击队带路、送情报。1943年6、7月份,在带游击队到塘坑伏击国民党黄文光部时,由于行动暴露了身份和面目后,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惠阳大队手枪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历任惠阳大队手枪队班长、北江支队副排长、武工队长。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进华东军政大学学习。解放战争中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二团四连排长、二团八连连长、五团机炮连长、独立十七团军务股股长。参加过大小战斗百余次,参加过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四次负伤,二等残废军人。荣立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三次,荣获国防部颁发的抗日战争独立自由奖章和解放奖章,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解放后分别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佛山军分区东莞县、三水县、顺德县武装部副部长、佛山市华侨造纸厂厂长等职。1984年离休后,参与组建佛山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任秘书长,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弘扬东纵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发挥余热。
高松是出名的“打仔”,在1943年部队攻打丹竹头日军炮楼的一次战斗中担任爆破任务,在爆破中来不及撤退,被炸药炸得眼球蹦出了眼眶,全身血肉模糊,当时医疗条件差,眼睛没有保住,解放后装了假眼……高松晚年常被肺部感染困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位主治医师发现——其肺部有散点状金属物,但CT和核磁共振却无法检查(因体内有重金属)……估计是战争年代弹片穿入肺部,被肺组织包裹起来。晚年体弱,免疫力差导致肺部极易感染。高松去世后,家人在他在骨灰中挑出三颗金属粒。
高松1999年10月24日逝世,享年84岁。
高松与夫人危志雄合影
看,一个满怀理想、聪慧靓丽;一个身经百战、俊朗英武。二人走到一起,定有一段浪漫爱情故事。
全国解放前夕,中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活动地区,中山纪念中学是中共地下党活动据点,危志雄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报考中南军区医士学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危志雄一心想上前线,但因体检不够高没去成,分配到三水县人民政府工作。高松时任三水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
今年正是危志雄参加革命工作70周年整。
高松与危志雄育有三子一女。右起长子高英泉、次子高英源、三女高慧、幼子高柏。孩子们长大后,个个为人正直,工作勤恳,忠于职守,阖守本分,不赌不嫖不吸毒。
故居展室不足15平米,两面墙挂满高松个人、家庭、战友、同事的照片、手迹,另一面墙视频播放中共中央、广东省委要求各地隆重纪念东江纵队成立四十周年(为东纵平反)在佛山的活动片段。眼见原东江纵队老领导老同志曾生、王作尧、周伯明、高健、邬强、李玉珍等老前辈,感到分外亲切。
展室内景
展室内景
高妈妈与仨子:左起高英源、高英泉、高柏
高松故居展室是坪山第一间故居展室,往东100米是坪山第一间村史馆,建成快10年了。吓陂村史馆假高家祠内的下厅和中厅。高家祠堂,建祠300多年。高氏一族自山东渤海、徙居汕头潮州、梅州兴宁、粤东博罗,落基坪山龙田吓陂村。
高妈妈携子孙在祠堂(村史馆)前
前排左起:高柏、陈江东(高柏夫人)、危志雄(高妈妈)、高英泉、高远光、高远明(前村长)
后排左起:高健军、高志勇、高伯良、高远强、高远青(现村长)、高伟峰、高英源、高建达
前来参观高松故居展室的吓陂村高家人、军属、烈士后代、东纵老战士后代在高家祠前
01:42
走进祠堂下厅,高远光当起讲解员。高远光可谓吓陂村灵魂人物,他正兴致勃勃地给来宾讲高家家风家史家训家戒。高远光在吓陂村出生长大,从大队文书,宝安县公安局侦察员,科长,副局长,深圳市公安局大工业区公安分局局长、到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公安分局局长位置退休,虽七十有一,仍八面威风、文韬武略,使人联想到高家远祖——武圣人姜尚。
“忠诚仁义、勤政兴邦、崇文博学、笃孝传贤”是高家十六字《渤海家风》。公安的“家风”偏巧是“忠诚正义”,真乃巧合,谁模仿谁?这“忠诚”已然融在高远光的血液中、信念中:“我曾经给公安干警开会,怎么讲呢?四句话:对党忠诚、忠于职守、严格执法、服务人民”。“共产党的队伍能不对党忠诚吗?能不做好工作吗?我们退休了,也要对党忠诚,明确信念,听党的话,跟党走!”公安局长公认的高危职位,壁立千仞、险象环生。高局乃正襟危坐、坚守信念、故安全着陆。是得家风真传还是公安戒律还是共党信条?也未可知。
吓陂村盛产公安这没错。吓陂之男从公安局长、到派出所长、看守所技师、交通大队长,最不济也是协警辅警。吓陂之女,嫁给公安的也不少,这是家风亦是传统?
吓陂村,地处坪山西北角与惠阳接壤。四面环山,松林耸立,花果满山。仅一条进村的小路被竹林掩映不易发觉。因为偏僻隐秘,抗战时期成为东江游击队的根据地,堡垒村。最早到这一一带活动的是惠阳淡水常柏村宗亲高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惠阳大队副大队长,解放后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老人们经常说起,高健大队长、李东明政委常来吓陂村活动。老人们常指指点点,这儿是指挥部(高松家)这儿是小军校(祠堂中厅、下厅),祠堂、村屋后山树林经常驻扎游击队。这儿是练兵场,这儿是交通站(高加家),这儿是救护站,……曾生司令员及参谋人员也多次到吓陂村视察部队,召开军事会议,宣传抗日政策,教育村民要保守根据地和部队的军事秘密,支持抗日。本村村民组成运输队给部队担粮、运物资、抬伤员。妇救会为游击队筹粮、护理伤员。村民常以野菜充饥,省下粮食自己不吃给游击队伤员吃。对游击队的行踪,村民无一人向日伪告密。小小山村成了游击队可靠的根据地。六、七十年代,老党员高加曾为“革命小山村”的名誉奔走过。
高英泉请了几个坪山籍的东江纵队后代。江山父亲江水、母亲李兆华是东江纵队的名人,父亲江水是坪山茜坑上坝村人,早年在香港英军营盘当过后厨,当过海员,1938年10月跟随曾生从香港回到坪山,是最早一批加入东江游击队的队员,随后组建茜坑马鞍岭抗日自卫队,参与营救英军战俘,营救文化人,参加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1950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22师66团任团长,空军司令部科长,1952年调海军总部,后任海军装备部军械部副部长;母亲李兆华吉隆坡华侨,1939年加入文森队回国参加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1941年任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民运区委干事,参与抢救盟军飞行员克尔,194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部通讯科组织干事,195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党总支政治干事,后任北京市第216中学党支部书论兼校长。此时,江山在高家祠堂右厢房门前凝立,说,我父亲受伤,在这养过伤。
黄志坚是坪山坑梓老坑人,东江纵队后代。父亲黄基在世时常常提起一段往事:1943年的一天,父亲刚刚单独执行完任务在返回部队途中遭遇日军,被鬼子追杀,情急之下跑到吓陂村,老共产党员高加,恰闻讯走到家门,见到父亲立即拖入屋内:“上床盖被装发烧!”然后高加倚在家门口,见到日寇,摆摆头目光如炬,示意,人往前跑了,救了父亲一命。解放后,父亲担任五华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少校),1966年转业地方,1983年离休(行政14级),享受司(局)级待遇,以及副省职医疗待遇,2017年逝世,享年89岁。
黄志坚赋诗两首:
《赞东纵老前辈高松同志》
高山仰止一林松,北撤烟台屡建功。
军地深情藏不住,炮雷声势动天穹。
鱼游碧水鹰眸凤,春暖开花作赋雄。
起伏心潮波浪涌,家乡小路沐东风。
《高家小院有感》
又是晴空万里天,高家小院忆从前。
妖魔碧水生邪气,鬼魅青山尽瘴烟。
加伯眸光遛日寇,父亲身匿屋酣眠。
如今长者何方去,却有歌声飘岸边。
这间故居展室的作者高英源说,这算不上什么展览,只不过是收回了老房子后。我重做装修,然后把父親老照片重新装好框。以示对老一辈的尊敬吧。旧年起就开始搞了。开始是把旧照片装上,后又重新装过调整划一。征求哥哥的意见又修整一下。
刚刚,高英源来短信说,今天疫情解封,回吓陂与村商量两烈士家也要装上烈士光荣牌以表重视。